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4年第11期 > 正文
编号:12705977
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不同麻醉诱导方法的对比研究(3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4年4月15日 林贵文 崔士和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 为了能够满足全身麻醉剖宫产术镇痛方面的要求,降低气管插管以及手术操作等不良应激反应的发生,避免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,同时又不会影响新生儿的Apgar评分,根据氯胺酮与RF各自的药理学特点,我们设计了实验Ⅲ组。麻醉诱导依旧采用瑞芬太尼1 μg/kg,该剂量可以完成气管插管的操作[11];RF清除半衰期为5 min左右,我们根据该药代学特点,待5 min后再进行手术切皮、剖宫取胎的操作,为了解决RF的血药浓度下降,麻醉深度不足的问题,手术切皮时静脉给予氯胺酮0.5 mg/kg加深麻醉。研究结果表明,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发挥这两种药物各自不同的药理学作用,不会对产妇血流动力学以及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产生影响。Ⅲ组的I-D时间与Ⅰ、Ⅱ组比较,明显延长,平均时间为13.7 min;手术切皮至胎儿取出断脐的时间平均为5 min[12];Ⅲ组的I-D时间时间均>10 min,该时刻RF的血药浓度理论上降至很低,基本上代谢完全,不会对新生儿的呼吸产生影响[13]。

    通过本实验研究表明,择期需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完成分娩的产妇,麻醉诱导依次给予异丙酚1 mg/kg,RF 1.0 μg/kg,维库溴铵8 mg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